營山燕園金秋教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一、多元的招聘條件:
1、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有教師資格證書,身心健康。
2、熱愛祖國,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尊重家長,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3、自己要有真才實學、對學校有真情實感、干工作能真抓實干、談教育有真知灼見。
4、名校的優秀班主任、骨干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省特級教師優先。
5、能輔導學科競賽,具有課程開發能力的能夠一專多能的教師優先。
二、豐富的崗位需求:
北大金秋營山燕園實驗學校地處天府之國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占地面積3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米,是一所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制的民辦學校。
2021年面向全國誠聘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科的優秀教師。
三、豐厚的薪酬待遇:
小學:年薪8—18萬
初中:年薪10—20萬
高中:年薪15—30萬
平安有保障:按四川省相關規定購買“五險一金”。
子女享教育:學校為教師子女入學提供就讀學位和學費減免。
培訓快發展:背靠北大和北大金秋研究院提供國內外的教師培訓及研學機會。
安居好環境:提供全新的教師宿舍、豐盛的工作餐、舒適的體育活動場所。
四、良好的事業平臺:
管理晉升:
優秀教師—教研組長/年級組長—中層干部—副校長—校長—集團高管——教育企業家
專業成長:
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集團首席教師——企業教育家
五、應聘流程
簡歷投遞——學校面試、筆試、試講,交流——擬錄用;
醫院體檢——簽訂用人合同——崗前培訓——正式入職。
投遞簡歷至招聘郵箱:1348881864@qq.com
招聘咨詢電話:0817—8578589(楊主任)
北大金秋教育·
營山燕園金秋實驗學校
一、超越型的硬件設施:
北大金秋教育·營山燕園金秋實驗學校地處天府之國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占地面積3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米,是一所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制的民辦學校。
二、學者型的管理團隊:
總校長金永
原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長,重慶巴蜀中學書記。自工作以來成績斐然,獲得很多榮譽,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1年被中宣部、國家教委授予"全國80年代優秀大學畢業生"稱號,1992年被重慶市總工會授予"八五計劃立功獎章",1996年被市教委評為"市教委機關先進個人",1999年被評為"市教委優秀黨務工作者",2001年被市教育工會評為"重慶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優秀黨政領導干部",2012年5月31日榮獲"慧聚中國2012年中國教改突出貢獻100人"稱號。
執行校長何靈
1981年7月開始從事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學校管理四十年。本科畢業,研究生結業。中學教師,中共黨員,中國數學會會員。榮獲涼山州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成都武侯教育功臣,武侯優秀校長,成都市數學學科帶頭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全國民辦學校優秀校長。歷任四川省冕寧中學副校長,成都市棕北中學副校長兼棕北聯合常務副校長,成都七中嘉祥副校長,成都博駿公學常務副校長等。
副校長李國全
1981年大學畢業從事中學教育工作,擔任班主任十五年,中學校長近二十年,大學本科畢業,心理學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在中學一直從事教學及管理工作近四十年,曾擔任重慶大江中學等三所中學校的校長和黨委書記,在任職期間,堅持教育科學發展原則,工作優質高效,所帶領的學校常被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評為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和教學管理先進單位。主研重慶市級課題 “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的培養和體驗策略”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突出效果,論文曾獲得中央教科所一等獎。先后榮獲西南兵工局優秀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區教育系統優秀教師及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副校長吳佑平
吳佑平,男,1960年10月出生,現年60歲,大學本科學歷,普通話二甲,中學高級教師,多次獲得華鎣市、廣安市兩級教育主管部門和人民政府的嘉獎,2010年退休。1980年參加工作,先后任初中數學教師、華鎣市數學學科帶頭人、中師(專)預選考試閱卷“大組長”、學校副教務主任、主任、副校長、校長、書記等職。從教40年,服從組織派遣 ,分別在華鎣市高興鎮、永興鎮、古橋街道辦事處等下轄6所學校工作,其間擔任校長兼書記22年,全面負責學校工作。最長在一所學校擔任校長工作11年,最短擔任校長工作2年。深受師生及家長愛戴!2015年離任校長工作崗位后擔任華鎣市教科體局專職督學,主要負責市內高中學校、職業教育學校和誠區初中等8所學校的教育督察和指導工作,其間擔任廣安市(地級市)教育兼職督學。退休后被華鎣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特聘為專家顧問,被廣安智匯教育城學校聘任為校長。
三、創新型的辦學理念:
(一)辦學新思想: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治校、依法從教、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習得,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高端教育。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把學校辦成師生幸福成長、社會高度認可的多路徑成長、多方面成才、多元化發展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國際教育視野的高品質民辦學校。
2.發展舉措:
納中西文化精華,育國際視野精英。
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學會做人與求知,學會做事與共處,學會思維與探究,學會創新與發展,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精神、科學思維與創造能力,爭做好學生。
以教師為導,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耐心輔導、不斷開導、持續指導、經常督導,著力升華教師的聰明才智、因材施教、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爭當好老師。
以法律為據,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新時期的育人要求,著力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育人水平、文化品味、示范功能,爭辦好學校。
(二)育人新目標
1.總體目標:
使學生學會做人與求知、學會做事與共處,學會創新與發展,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成為品行端莊,樂學尚美,學業優良,身心健康,特長突出,個性鮮明,善于合作,不斷發展的優秀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成長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幸福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為進一步培育既有遠大理想和真才實學的共和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又有愛國情懷和世界胸襟的專家學者型人才和社會棟梁之才全面打好素質基礎。
2.辦學愿景:
匯世界文化精髓,辦中華精品學校。
(三)教育新理念:
1.辦學理念:
服務全體師生,追求卓越人生。
2.育人理念:
不是尋找適合教育模式的孩子;而是尋找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3.課程理念:
把國家課程做到極致,把校本課程做到精致。
4.文化精神:
盡心盡力、創新創造。
5.校訓:
弘德博學、寧靜致雅。
6.教風:
為師為范,求是求精。
7.學風:
篤學篤行,自立自厲。
8.校風:
樂學求真、積善尚美。
(四)學校新特色:
教育視野國際化,學校管理精細化,育人活動個性化;
學科結構多樣化,課程設置多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
(五)課程新構想:
必修課加選修課,合格生變特長生。
必修課把國標課程做到極致;
選修課把校本課程做到精致。
學校的“博雅課程”包含:“博德、博理、博雅、博毅、博智”等課程。
1.博德課程(品德與個人修為課程):
法治與社會——道德與社會——思想與品德——趣味性哲學——趣味邏輯學。
積極心理學——鑒賞性美學——演講與口才——朗讀與寫作——閱讀與自學。
規避風險課——生活自理課——禮儀常規課——待人接物課——談情說愛課。
2.博理課程(數學與自然科學課程):
數學科學——物理科學——化學科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
衛生與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
農業與養殖種植——工業與機械制作——軍事與海陸空天地模型。
3.博雅課程(語言與人文科學課程):
漢語言文字與文學——詞詩賦欣賞與創作。
音樂舞蹈琴棋書畫——古今中外藝術熏陶。
外語讀寫聽與運用——國際理解力與交流。
全人類文明與啟示——世界文化瑰寶欣賞。
4.博毅課程(藝體與實踐活動課程):
競技體育——奧運精神;中華武術——強身健體。
形體塑造——行走坐立;主題游學——研究學習。
社會實踐——學以致用;生活能力——綜合素質。
理想信念——立意高遠;事業追求——意志堅強。
5.博智課程(腦科學與智力競賽課程):
科學記憶——特征區分——尋找規律——快樂識別;
趣味科技——思維訓練——智力競賽——科學素養。
各種棋類——規則意識——不拘一格——出奇制勝;
創客空間——創新設計——人工智能——科學實驗。
圖片
圖片
圖片
北大金秋集團
1、北京大學
教育部直屬頂尖雙一流大學,緣起于京師大學堂。
2、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經國務院批準,由北京大學投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公司。總資產超12000億元人民幣。
3、北大金秋新技術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3年,是北京大學直屬一級校企。
北京北大金秋新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北大金秋)成立于1993年,是北大資產經營有 限公司下屬一級校企。自成立以來,始終 以大學服務社會和產業報國為使命。
2010年起,北大金秋著力開展教育板塊 服務,以教育內容為核心,以教育研發 為基礎,隨著業務發展,逐步形成以教 育內容、運營管理兩翼齊飛的業務模式。
依托北京大學等首都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教育產業,面向全國落地教育 項目,全面助力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4、實體辦學:
北大金秋教育模式:三高團隊——五位一體——四個升級
(1)三高團隊:高校教授團隊、高中名師團隊、高考狀元團隊。
(2)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學生培育體系:
清央雙學培優:特色專業,對標清央。
綜合評價培優:研究學習,綜合實踐。
強基計劃培優:診斷測評,對標名校。
學科競賽培優:選材育才,拔尖創新。
高考提分培優:對標高考,師生同修。
(3)博雅英才培養計劃“四個升級” 學校托管培優服務體系:
品牌升級——課程升級——生源升級——管理升級。
五位一體培優全面提升課程品質;
師資培育帶動學校管理全面提升。
5、博雅英才培養計劃:
由北大金秋發起、北大金秋教育發展研究院研發支撐、北京金秋啟明教育項目管理。
培養目標:博雅君子,時代英才;全維培育,直通名校。
目標解讀:站在北大的起點上,培養具有“國家情懷、博雅氣質、時代特征”的當代英才與具有“創新思維、科學方法、深厚積淀” 的學習高手。秉持“把北清名師請回家,用優質教育資源影響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匠心打造高水平、高品質、高 層次的培優課程,提升學生認知和思維,構建高效學習系統。
6、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之高考拔尖工程:
北大金秋高考提分培優項目以中國高考科學應考、學生高效提分為核心,以高考命題與教學研究名師團隊為主力,以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教育智庫為依托。在深入監測分析區域或學校 內教學質量突破點基礎上,融合多年來培優提分模式經驗,服務區域或學校高中備考。
項目目標:為區域或學校范圍內高考成績的提 升與北大、清華、C9名校、雙一流高校錄取的突破。
名師團隊(部分)
7、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之學科競賽工程:
北大金秋學科競賽培優項目以貫徹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北京大學世界一流高校建設為導向,依托北京大學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全國領先的科研與教學優勢,助力中學學科競賽突破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通過建設“博雅英才競賽班”等形式,貫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賦能中學創新教育。
8、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之強基英才工程: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拉開新一輪教育改革序幕。2020年1月,教育部1號文件聚焦高校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強基計劃正式啟動,成為新時期內影響高中生升學錄取和基礎教育升學出口的人才選拔制度重大改革。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北大、清華為強基通道預設的招生名額約為1800 人,占全國招生總量的近三分之一。
抓住強基計劃的改革紅利,推動高中教育的發展再上新臺階,特別是實現在北大、清華等雙一流高校錄取上實現重大突破,這將是各區域與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
9、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之新高考綜評工程:
項目目標: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對接融入新高考新模式要求,整合清華、北大、中科院、北師大等雙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引導學生 探索自我興趣,感受學科前沿的魅力,提升核心素養,激發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教育智庫為依托,清北碩博導師帶領課題研究,打造權威的第三方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為中學生融合進入高校綜評招生創造更優成績。
10、博雅英才培養計劃“五位一體”之美術清央特色工程:
項目目標
以清華美院為主要培養方向,兼顧中央美術學院、中國 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江南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中國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廣州 美院、上海東華大學等院校。
從高一起設置專業課與文化課共同培養模式,打造美術 生專屬的“一站式”課堂。高一、高二階段完成專業課 與文化課的筑基工程,具備較高專業課水平與文化課成 績。高三進入北京清央美術集訓基地,實現專業課與文 化課的“雙保過”,順利考入理想大學。
名師團隊
由清美、央美專業課名師和文化課清北狀元名師組成。
11、高中培優拔尖解決方案:
高考提分培優核心做法:
精準測評:PFF學能測評、學情收集、狀元面試——小范圍、分年級、高標準。
精準備考:名師課——方向;狀元課——實戰;
精準指導:1對1北清導師。
強基計劃培優核心做法:
教師研修——體系培優——升學指導——強基測評
12、北大金秋強基論壇:
2020年5月,北大金秋舉辦的“強基計劃高中教師在線培訓會”和“強基計劃考試方案與報考策略學生指導公開課”,覆蓋120所高中學校,超過1200位教師、3000位家長參加課程培訓。
2020年7月,北大金秋舉辦的“強基計劃培優特訓營”,其中有26位同學入圍清華北大強基計劃 且最終有8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
2020年9月,北大金秋舉辦的“強基計劃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高端論壇,圍繞強基計劃政策分析、高中教育、人才培養開展討論,全國部分省、市教育部門領導、教育科研機構代表、中學校長和學科骨干教師等30000余人參與學習;全國近400個教育系統單位參與內部分享學習
13、強基培養模式:
區域間與校際交流與合作——高校與高中人才培養交流——強基計劃人才培養系統服務
中國高校強基計劃指南:
針對強基計劃的政策分析和解讀進行研究。立足政策定位、政策內容、政策沿革三大角度,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強基計劃整 體的考核目的、考察方向、專業要求、招生模式、報考門檻、變化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針對強基計劃具體校測模式進行研究。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十所強基計劃重點高校的招生對象、招生專業、招生方式、考核方式、錄取方式及培養模式等信息,消除強基計劃的信息不對稱性。
強基首屆招生:36所雙一流高校全覆蓋——7大基礎戰略性核心專業——3萬個入圍指標名額——136萬首屆報考學生。
本站授權發布或轉載的文章,目的在于分享和傳遞更多招聘信息,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求職者,所有文章僅供參考,并不代表本站認同或代表其觀點和立場,認同其所述皆為事實!如侵犯到您的權益,敬請及時聯系刪除!